抗震设防送审

一般定义

抗震设防:各类工程结构按照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针对可能遭遇的地震危害性所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的防御措施。


主要内容

1、抗震设防要求 seismic precautionary requirement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2、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3、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4、抗震设防水准 seismic design level

为达到不同抗震设防目标而确定的设计地震动超越概率。

5、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在一定时期内,工程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烈度值或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6、抗震设防区 seismic precautionary zone

可能发生地震灾害,按规定需要采取抗震措施的地区。

7、抗震设防区划 seismic precautionary zoning

根据地震小区划、城市或工矿企业的规模及其相应的重要性所制定的供抗震设防用的地震分区规划图。其内容包括地震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土地利用分区和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等。

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seismic precautionary category.for building structures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作的设防类别划分。

1)特殊设防类 particular precautionary category

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 major precautionary category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 standard precautionary category

除1)、2)、4)项以外的大量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 appropriate precautionary category

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设防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业务合作

投稿联系:王老师 17718179394

合作联系:程老师 18715166028

投诉建议:郑老师 18205604191

联系邮箱:quanguocheng2022@126.com